在2020年引起广泛关注的35+顛覆案,今日迎来了该案件主要被告的最终判刑。此案涉及47名被告,经过长时间的审理,最终判决结果揭晓。其中,案中的主要策划者戴耀廷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其他几名重要被告的刑期也相应得到了曝光,整体刑罚呈现出较为严格的态势。
2020年,这47名被告通过协商意图在立法会达到过半数,从而无差别否决财务预算,迫使政府对五大诉求作出回应。若政府不予回应,他们还计划要求特首解散立法会,并辞职。此案在2021年3月被控以“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最终45人被定罪并接受判刑。具体的判罚结果显示,控方对各被告的角色和参与程度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在今日的判决中,除了戴耀廷之外,区诺轩也因在案件中的重要角色判处六年九个月,其余被告的判刑则在四年二个月至七年九个月不等。值得注意的是,曾为控方作证的几位被告,如赵家贤和钟锦麟,分别被判七年和六年一个月。
法庭在量刑时,明确指出此次案件上的“颠覆国家政权罪”下的三级制处罚并不完全适用,但可以作为参考。法官在解释时表示,由于本案涉及串谋控罪,因此在解析刑事法律时,应当以较为严格和狭义的角度看待。同时,法官还提到,辩方的“谋划必然失败”的说法未能被采纳,认为每位参与者都在尽最大努力去实现这一计划。
法庭特别强调,参与者之间有濒临合作的关系,尤其是戴耀廷在执意推进计划的过程中在社会上也营造了一种法律上可行性的误导。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的“无知”在最后的判决中得到部分减刑的考虑,而他和杨岳桥两位被告显然为这样的角色并不适合。
针对组织者的量刑,法官认为参与的程度和各自角色的严重性是决定判决的重要因素。尤其对戴耀廷,他作为核心头目受到的惩罚是十年有期徒刑,而参与程度较低的被告则获得了相对较轻的刑罚。
该案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以及公众对法治与政治自由的深入思考。在判决后,不少支持被告的民众在法庭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甚至有人声泪俱下地指出这是一种对言论自由的直接打击,争议仍然在公众的讨论中延续。这场涉及众多年轻人的案件,似乎正处于更大的社会变革之中,法庭判决仅是这一过程的冰山一角。
未来,该案件的后续发展以及各被告将面临的情况,仍需全国上下高度关注与评估。这不仅仅是关于法律的交锋,也反映出社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与挑战。